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开展幼儿园户外活动ppt
一、开展具有趣味性的幼儿园户外活动
所谓趣味性,必定是要符合活动参与者的兴趣,投其所好,才能真正达到一个趣味性的目的。对于幼儿来说,活动的“趣味性”是他们能否积极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趣味性高的活动能快速地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地配合教师的组织和安排,而且趣味性高的活动,幼儿的兴奋度往往也异常的高,活动也能够在一份愉悦、热烈的氛围中进行。因此,在组织和开展幼儿园户外活动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提升活动的趣味性。我们要结合幼儿的一些相关兴趣爱好,来开展符合他们审美趣味的活动和游戏。
例如:我们在组织幼儿进行公园踏青活动时,可以在公园的一角,让他们围坐成一个小圈,开展丢手绢的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输掉的幼儿,我们可以准备几个小谜语让他猜,也可以让他自己表演一个节目。幼儿们的活跃度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这种方法不仅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了玩耍的快乐,还利用猜谜语、表演节目等锻炼他们的临场反应和发挥的能力,也能促进幼儿的相互了解,增进他们的友谊。
二、丰富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材料和形式
活动材料是幼儿的主要学习资源,丰富的活动材料可以为幼儿提供多种学习的方式和途径。丰富活动材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数量充足,避免幼儿因为争抢材料而发生冲突,另一方面是种类多样,如此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除了大型组合运动器械以外,幼儿园也应为幼儿准备丰富的可以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加以操作、组合和改造的多功能材料。幼儿将大型器械与多功能材料结合,不仅能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挑战性,也能促使其各项技能的精细化发展。同时,户外活动形式的丰富也能长时间的维持幼儿的活动兴趣,积极的投入户外活动中去探索和钻研,有助于活动的有效开展。
例如:在以前的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大多数幼儿对跳绳非常感兴趣,并且能创造出多种玩法,而且跳绳简单易学、安全隐患小,是幼儿常玩的,也是幼儿锻炼身体所用的。因此,我们在公园里组织幼儿进行跳绳活动,通过跳短绳和长绳,还有单脚跳、双脚跳、左右跳、倒跳、分组跳等形式进行,旨在引导幼儿体验创造性玩绳的乐趣,掌握玩绳的基本技能,同时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性协调性和灵敏性以及幼儿的耐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三、培养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
在开展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让他们自顾自地去玩耍,而是要时刻注意其表现与行为,要让他们有规范、有组织地进行统一安排的活动,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幼儿的安全。这就需要我们制定一些合理的约束措施来限制幼儿的行为。然而,幼儿的自我行为感知能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对于对错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时,要尽可能按照幼儿的心理特点来进行。
例如:我们在计划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的时候,要预想到幼儿在新奇的事物面前容易激动兴奋,不听指挥的情况,我们在参观博物馆之前,要和幼儿约定好:必须先跟着讲解员阿姨参观完才能自由活动,而且参观时要严格遵守馆内规章制度,不能随意碰触,另外,自由参观的时候要至少2人一组,在自由参观完一遍后到指定地点集合。跟着讲解员参观能让幼儿学习到相关知识,实现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活动的意义,让幼儿遵守规章制度是为将来遵守其他各项规章制度形式意识和习惯,自由参观时2人一组并在指定地点集合是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但是不要用很正经、严肃的语言和他们来讲解这些规矩,而是用更符合他们感知的语言,和他们说违背这些约定的严重后果,如“在参观博物馆之前,教师要和你们做一些小小的约定,这些约定能帮助你们更愉快、安全的参观博物馆”,这样的语言让幼儿更乐于接受、愿意听从。
幼儿园区域活动如何开展ppt
我觉得这个要分为三个阶段,区域前区域过程以及结束后,区域活动开始前要和幼儿讲好规则,否则幼儿很容易不知道规则而组织的很乱(这个规则最好是和幼儿一起制定,这样他们会更加遵守的);区域中一般没什么情况的话就把自主权交给幼儿吧,老师在一旁观察并记录,比如哪个幼儿的哪方面做的较好,哪方面做的不好,哪方面的能力不是很强,还有如果幼儿如果遇到困难了老师不要直接说应该这样做,尽量引导;结束后就要总结一下,老师把自己观察到的说一说,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说自己做了什么和谁玩或者是同伴或自己哪方面好或不好。
如何开展区域活动PPT.ppt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自选的活动,在这儿幼儿有了更多按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的机会,满足了个体的需要,有助于促进幼儿认知、个性、情感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那如何有效的来开展区域活动呢?
首先,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区域环境。
通过学习了一系列有关区域活动的文章后,我班在区域位置的安排上做了合理的调整,每一个区域活动都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比如建构区、表演区需要较为开放的空间,让幼儿有较大的发挥余地;数学区、阅读区就需要较为封闭的空间,让幼儿能静下心来操作、阅读;而在科学活动中,因为有的活动易受干扰需要较为封闭的空间进行,有的活动则需要较宽敞、灵活、通透的空间,甚至需要到室外进行;还有的就是关系密切的区域要求放在一起,主动和主静的区域要求分隔开来。
其次,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区域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为了更好地开展区域活动,我班在材料的取材上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作为主要的区域材料,在材料的收集上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收集材料。区域材料作为幼儿活动的操作对象,使幼儿建构、学习、发展的媒介。区域活动的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所以投放的材料要丰富、可变;要蕴涵教育目标与内容;要依计划投放与变更;同时材料还要有层次性、系统性、探索性。因此,教师要适时添加材料、组合材料,使材料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活动。富于变化的材料为幼儿的探索,为幼儿创造性的学习带来了更大的空间与挑战。
再次,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
在区域活动时,教师的观察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幼儿是否喜爱活动,对活动充满热情;在活动中是否富有挑战而独立;态度是否专注,情绪是否愉悦;是否关心自己的活动结果;是否遵守活动规则。只有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幼儿的经验背景与认知发展水平,了解幼儿建构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了解幼儿学习的个体风格与态度,了解幼儿的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品质,从而为下一个环节的分享交流评价提供支持;同时也为有针对性的开展集体活动、以及与社区或家庭的互动提供锲机,推动区域活动的发展。
最后,在活动中教师应适时地指导幼儿。
陈鹤琴曾经说过:“凡事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事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在区域活动时,教师不要急于直接指导,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让他们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探索能力。在区域活动中,当幼儿对所投放的材料性能不了解,或缺乏操作的方法与技能时,或对某一区域表现出犹豫不决的情形时,教师就在幼儿附近用同样的材料进行活动,不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而是利用自身的行为进行榜样示范,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暗示引导;当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参与指导时,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在此过程中,仍然有幼儿自主掌握活动的进程,教师只是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根据区域情境的需要,对幼儿的行为做出语言或动作上的反馈,以游戏中角色之间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引导游戏的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区域活动的创新,为幼儿创设更好的物质环境,提供更加丰富的区域活动材料,来促进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点燃幼儿创新的火花,激励幼儿动手的愿望,养成动手的习惯,掌握动手的技能,体验动手的收获,力求让每项活动成为幼儿发展的锲机,
如何开展班级区域活动
班级区域活动的开展与组织 指导思想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 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 推动幼教改革 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区域活动是有目 的有计划的一种学习活动,让幼儿在自立、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学习、探索,掌握知识。而不 是先教后玩, 也不是边教边玩。 我们把区域活动看作是能给幼儿提供一个优化的有利于幼儿 活动与表现的良好环境和机会, 它可以合理地安排各项活动, 提供充足的能刺激幼儿活动的 材料,建立和谐、自由、轻松的气氛,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一、区域设置,适合幼儿 根据幼儿健康、社会性、认知、语言、艺术等方面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 子的心理出发,为孩子创设了科学探索区、美工区、娃娃家、点心店、阅读区、音乐表演区 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 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本着合理布局便于流动的原则,根据活动室的特点,将 阅读区、点心店、娃娃家等区域设为固定区,其余设为活动区。 二 有计划地投放材料 创设活动区要有一定的计划性, 要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孩子发展水平有意识地选择和 投放一些材料。 有计划、有目的投放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 得当, 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 发展水平投放材料。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应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 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 三、区域活动的总目标 创设一个幼儿喜欢的、自由的、开放的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培养幼儿积极 主动、活泼开朗的个性,促使幼儿乐意和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四、各活动区域分目标 1、 美工区:喜欢参加美工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进行艺术表演。 2、 科学探索区:乐意用多种感知周围的物品、现象,了解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 数量、方位等明显特征,尝试简单的比较、分类,喜欢操作、摆弄,尝试提问和表达自己的 所见所闻。 3、 表演区:喜欢用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想 法和各种思想,做有规律的动作,能用声音、动作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娃娃家:喜欢和同伴一起做游戏,学会分享、等待与轮流,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处 的快乐,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动规则。 5、 阅读区:喜欢看图书,并愿意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小朋友听,在讲讲看看中提高语言 的表达能力,丰富词汇。 6、 点心店: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结累,特别是吃点心的事例,模仿点心店师傅的工 作。大胆地制作,热情的招呼,锻炼幼儿开朗的性格和体验游戏的快乐。 五、区域之间的联系 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可以相 互联系起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比如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印小鱼 等送到娃娃家,制作花环送到表演角。幼儿对这些活动会很感兴趣,在做做玩玩中能轻松地 得到了相应的知识。 六、活动开展内容暂定 第一到三周为准备阶段,第四周起为幼儿自主开展游戏活动 1) 美工区:苹果、香蕉、印章画(萝卜)、手指画、毛笔画、小汽车、小房子、轮船。 2) 科学探索区:盐不见了、平衡(天平)、往瓶中灌水、泡黄豆、声音振动、沉浮。 3) 表演区:节奏练习、小鱼游、小花舞、小鸟飞、小鸭舞、小孔雀、创编。 4) 娃娃家:我和爸爸妈妈是一家、招待客人、爸爸妈妈去上班。 5) 阅读区:我喜欢看图书、看地图找家、我叫 XXX、我给你讲故事。 6) 点心店:饼干、汤圆、馒头、水饺、包子、蛋糕。 七、加强指导,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在区域活动中要重视讲评,以讲评推动活动的深化。小班幼儿评价能力差,开始可先组 织幼儿说说:你今天玩了什么?和谁一块玩?以后逐步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样玩的?谁玩得 好?为什么?让幼儿在讲评中把自己的经验感受与同伴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发展 口语表达能力。而教师的讲评则以表扬、鼓励为主,推广幼儿的成功经验,把活动中的 不足之处告诉大家,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和规则,使幼儿在愉快、自信的感觉中结束,并激发 幼儿下一次继续活动的愿望。